“神行太保”馮老五
過年是一家團圓的時候,也是村子最熱鬧的時候。與往年不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今年村子冷清了許多。早上8點,一貫早醒的村莊還在沉睡,馮定山的銅鑼便在灣落間的路上響起,開始一天里第一遍巡查。“各位村民請注意,不出門,不串門,不走親訪友,這不是人情淡漠……”
一路上,沒有遇見一個人,家家門窗緊閉。蓮花村是一個城郊村,810戶,2446人。其中外來人口占據(jù)四分之一,因緊鄰城區(qū),人員流動大,武漢返鄉(xiāng)人員多,疫情防控難度大。1月26日,蓮花村正式“封村”。村里6條出村道路封閉,村民無緊急情況不得出村,外來人員不得入內(nèi)。村里的護林員馮定山,老輩村民習(xí)慣叫他馮老五,主動請纓,拿起森林防火用的銅鑼,當(dāng)起了宣講員兼秩序監(jiān)督員。手里的銅鑼敲響,腰間的喇叭喊起來,循環(huán)反復(fù)宣傳防疫信息,用雙腳一遍又一遍丈量著村里的每一個灣落。
村民的微信群里,大家一次次“現(xiàn)場直播”馮老五又到了哪兒,今天第幾次來了。毫無異議的,馮老五被封作了村里的“神行太保”。
代購小哥馮海波
@馮海波:家里面條和調(diào)味品吃完了。@馮海波:寶寶的奶粉快喝完了,能幫我買幾罐回來嗎?……雖然緊鄰城區(qū),但是“封村”之后,村民們足不出戶,家里每天都在消耗,不是東家缺這個,就是西家缺那個。微信群里,年輕的馮海波成了村民呼叫最頻繁的人。
“需要啥都跟我說,我給你們統(tǒng)一買,你們就不要出門了。”馮海波對鄉(xiāng)親們說,被村民們稱為村里的“12345”,你有所需,他有所應(yīng)。封了村,馮海波就成了村里最忙碌的人。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村民發(fā)到微信群里的物資列出清單,然后開著自己的小面包車進城采購,再送到家家戶戶。馮海波還給自己的小面包裝上了“防火標配”小喇叭,一邊走灣串戶送代購物資,一邊在喇叭里循環(huán)播放著各種疫情防控通告。
有的村民看他辛苦,讓他多少加收點錢當(dāng)作油錢,馮海波拒絕了。他說:“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困難時期能給大家做點事,就是最開心的事。”就這樣,這個城郊村就多了個代購小哥馮海波。
家在蓮花村,真好!
這個春節(jié),注定不同尋常。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來襲,武漢“封城”了!很快英山也不得不“封城”了!緊接著,蓮花也“封村”了!此時此刻,我們蓮花村民沒有驚慌失措,沒有一籌莫展!因為與此同時,村干部正在行動,宣傳車全天出動,流動語音宣傳車來了,防控傳單貼在家門口了,口罩掛在每家門把手上了,防控手冊發(fā)到手上了,家家都有體溫計測量體溫了,全村噴灑消毒液了,成堆的蔬菜送到家了……看到村干部、小組長、宣傳員、義工們每天冒著被感染的風(fēng)險而忙碌的身影,感動!家在蓮花村,真好!前面這段,是一位蓮花村村民有感而發(fā),發(fā)在村里微信群里的文字。字里行間,只有理解和感恩,沒有恐慌,滿滿的正能量。從村里我們了解到,“封村”以后,一位70多歲原本天天吵著要出去賣菜的老人,主動回家了;
從鄂州回來的一位村民,在自家門前拉了一道卡點,通過微信方式主動告訴親朋好友,自己是從“疫區(qū)”回來,現(xiàn)在自我隔離,暫時不要走動……采訪過程中,村委一班人堅決拒絕記者把鏡頭對準他們,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是村民選舉出來的,非常時期,我們就要代表全體村民的最大利益。”
【采訪手記】在這個全民參與的戰(zhàn)場上,有效發(fā)揮村民自治作用,一定能共克時艱,戰(zhàn)勝疫魔,早日迎來春暖花開。
(作者:萬疆 何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