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6日,英山縣遭受暴雨襲擊,全縣萬余名黨員干部火速下沉社區(qū)、聯(lián)系村開展防汛救災。
記者從縣應急管理部門獲悉,7月5日8時至7月6日8時,英山最大降雨量達245.5毫米(楊柳東沖河),溫泉城區(qū)達到216毫米。強降雨造成我縣農作物受災994公頃,絕收171公頃,受災群眾10119人,直接經濟損失4002萬元。
據(jù)氣象部門預報,此次強降雨時間長,來勢兇猛,累計雨量大,夜間降雨多,致風險高。
連續(xù)多輪強降雨導致城區(qū)局部短時間出現(xiàn)內澇,水庫、河道、塘堰水位暴漲,誘發(fā)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茶園、藥材、蔬菜基地、農田出現(xiàn)倒灌和水打沙壓,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毀損嚴重。
據(jù)統(tǒng)計,近幾輪強降雨已造成全縣農作物受災8160公頃,倒房399間,受災人口超過13.05萬人,縣鄉(xiāng)公路塌方14萬立方米、損毀涵洞1019米,沖毀小型水電站2座、三級以下堤防6716米、灌溉設施96處、塘壩54處、供水管道42.4千米。
災情發(fā)生后,英山迅速組織應急、氣象、水利、農業(yè)、住建等相關部門進行防汛緊急會商,部署生產自救。縣“四大家”領導第一時間奔赴地質災害點、防汛救災現(xiàn)場等一線指揮調度。縣直單位黨員干部聞風而動,迅速下沉聯(lián)系社區(qū)、村參與應急值守和抗災救災。縣、鄉(xiāng)、村、組四級干部駐守到屬地水庫、大塘、河堤及公路、橋涵、攔河壩等防汛要點巡查排險,組織群眾轉移避險。
英山縣已于7月6日10時將防汛IV級應急響應緊急提升至III級,全縣萬余名縣、鄉(xiāng)、村干部組織9.3萬名群眾投入抗災救災一線,350支搶險突擊隊、104個黨員志愿服務隊、9個交通清障應急分隊、160多臺套機械對各險情路段進行搶修,清理障礙,疏通涵洞邊溝,恢復電力線路和通信。
為應對汛期來臨,汛期前,英山高度重視水庫水電站汛前安全隱患檢查工作,從3月27日開始,組成4個小組,分赴各鎮(zhèn)對全縣涉水工程進行拉網(wǎng)式汛前安全大檢查,重點檢查各類責任人、值班值守、運行調度方案、防洪應急預案編制、防汛物資等工作落實情況。全面排查水庫水電站防汛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對檢查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逐一列出清單,履行主體責任,落實整改措施,明確整改時限,徹底整改到位,及時有效消除水庫水電站防洪安全隱患。完善了全縣98個水庫、交通、涉水工程應急搶險預案修編,并組織專家進行審查,確保抗洪搶險、抗旱救災工作有據(jù)可依,快速、有序、高效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同時,配備齊全各種防汛物資,其中編織袋26萬條、防水布6000平方米,手電筒、救生衣、鐵鍬等應急物資儲備充足。縣防汛指揮部還委托代儲存塊石10000立方米,緊急調配鏟車13臺、挖掘機79臺、運輸車375臺、消防車13臺,保證在搶險救災時能調得出、用得上,滿足防汛救災工作需要。
不僅如此,縣防汛指揮部還組建了一支800余人的應急救援隊伍,其中人武部組建民兵隊伍150人、縣消防大隊救援隊30人、鄉(xiāng)鎮(zhèn)村組建綜合性應急隊伍11支;縣直各部門綜合性應急隊伍13支、每支15-20人。隊伍組建到位后,開展了多次防汛演練,做到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大大提高了應急隊伍的防汛應急救援能力。
根據(jù)最新氣象資料分析,6日夜間至9日,全縣仍將有大到暴雨天氣,局部地區(qū)將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災情有進一步擴大趨勢。
(文字:吳滕鈺 萬疆 譚文 編輯:畢倩 )
(作者:吳滕鈺 萬疆 譚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