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季秋,武漢和家鄉(xiāng)的文友聚攏來,一行11人同游英山紅葉谷。此谷以楊柳鎮(zhèn)朱家坳村的龍?zhí)逗訛檩S心,毗連近郊五個村。在這金風(fēng)送爽的日子里,三三兩兩,重陽登高,游目騁懷,感受豐收的喜悅和摯友的溫馨。
相傳,龍?zhí)逗又械凝執(zhí)犊赏ň沤Pr候,每到晴雨相間的夏天,常可見到一道彩虹。據(jù)說,如果恰巧用掃帚一掃,就可以撿到銀子。游擊寨頂上的巨石,如無意中推一下,就會晃動。蠟燭尖原來叫癩痢尖。這里的癩痢應(yīng)是方言。那尖頂上植被少,因為石頭多,如同有些人頭上長了癩痢,頭毛就比較少。
“到了,到了。”同伴把我從回憶中喚醒。車正順河畔而上,巨石攔腰斬斷成一條寬寬的公路,這與對面的石壁開的“紅旗渠”形成了當(dāng)年改天換地鮮明的特色。若是站在渡槽往下看,兩峰下的峽谷里,清潭照影,溪流潺潺,綠樹掩映。龍?zhí)逗铀畮齑髩螜M在眼前,下車,便覺清風(fēng)隨來,水波不興,白云藍(lán)天,氣象萬千。女士紛紛拍照,山峰倒影,秋色盡染。垂竿釣叟,怡然自樂。
六十年代初,全縣會戰(zhàn),修龍?zhí)逗铀畮臁寢屧墙ㄔO(shè)者之一員,常常餓著肚子上工地打夯。外婆在水庫里的望義堂居住,爸爸在水庫外的東莊畈衛(wèi)生所當(dāng)所長,姐姐背著幾歲的我去工地找媽媽。這一段勒緊褲帶搞社會主義建設(shè)千里馬的精神永遠(yuǎn)不能忘記。
龍?zhí)逗铀畮欤?jīng)成為養(yǎng)魚、發(fā)電、防洪的一道多彩的明珠,熠熠生光。現(xiàn)在水庫內(nèi)外是秋之紅葉的巨大磁場,東邊的蠟燭尖,西邊的游擊寨,悄悄成為紅葉谷觀光的元素和名片。
游擊寨,曾叫野人寨、姑嫂寨。史海鉤沉,飛來石的秘密,一直以來讓人魂牽夢繞。車過村防火安全線,向游擊寨進(jìn)發(fā)。楓林從河谷往山垴上鋪排,盤山公路上,黃的銀杏葉、紅的楓葉、酡紅的烏桕葉讓人驚艷,幾次停車拍攝。車歇山灣,我們隨著羊腸小道進(jìn)山,那一簇簇野菊花、紫色的香薷草被女士們攜在手中掬香。深林樹茂,我們魚貫而入,柴胡、淫陽霍、蒼術(shù)、玉竹等中草藥常常沖入你的眼簾。兩刻鐘許,寨埂矗在山梁,寨門可見,石岸延石門向兩峰托展開,隱在深林里。
“有叢姑。”一位女子撿下叢姑并驚叫起來,女同伴紛紛擴(kuò)大范圍搜尋。
過山排,探峰亙,一路有新鮮的沃土,那可是野豬的嘴搜犁過的絕作了。
通過幽林,豁然開朗。巨石脊攔著路,大家紛紛落坐,攝影、視頻、抖音被女子的手忙個不停。三對夫婦分頭同山川合影留念,一笑嫣然。對面的石峰如同帥印撲在那里,飛來石就在靠前的山頭。下石階,只見巨石壁的褶褶皺皺,我們把手指當(dāng)成鷹爪釘在石縫間葡伏地爬上峰巔。頂上巨石中有旗桿孔。俯視,這些巨石,有橫著的、躺著的、站著的、劍朔的樣子,可謂千奇百怪。
繞左側(cè)石縫,進(jìn)下一個石壁,這巨石壁如同錦氈在崖邊鋪開,飛來石在傾斜十五度角的石面上了立,我們試著推了推,它巋然不動。飛來石,你可是女蝸補(bǔ)天時遺落在山間的泥丸手跡?三人牽著手抱著它合個影。走在石壁邊,奇松根部咬緊石縫,虬枝勁秀,鶴舞凌空。柿棗樹上的棗黃中有紅,微風(fēng)顫動,云雀顧盼。
蠟燭尖,從村部順陰排折返,車停在峰亙。上山,牽藤爬坡,入第一土包峰。緊過一段亙,順著石壁爬上去,便是蠟燭尖了。白石壘成的峰突兀,下面是茂密的樹林。人站峰上,俯視田園樓閣,炊煙裊裊,四面風(fēng)景,琳瑯滿目,水庫澄綠,如同蠟燭之光照見,有一種空明的感覺。
紅葉谷藏在深閨里,沒有妖冶,卻有自然清素之美。
紅葉谷之游,樂乎哉。
作者:鄧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