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李老師點贊!“
“李老師保重!“
“我為李老師感動!“
......
11月2日下午,英山縣思源實驗學校微信校務群被一連串的“李老師!.....“刷爆了。滿屏的感動、句句贊美、行行淚目,平靜的微信群,安謐的校園,激起了層層漣漪。
“這屆學生太不容易了,我還是扛扛吧”
11月初,因身體乏力,口干舌燥、視力模糊,李云峰老師就醫(yī)檢查出嚴重糖尿病,醫(yī)生強烈要求住院治療監(jiān)測控制病情。
11月2日下午三點,正在打點滴的李老師發(fā)現(xiàn)他上課的時間快到了,為趕著上九(1)、(2)班第三、四節(jié)化學課,還沒來得及等護士,他自己便偷偷拔下針頭,從醫(yī)院后門遛了出來,帶著住院手環(huán)、貼著膠布,到校上課。
同事看見此情況后紛紛勸他,“你這種情況還來學校上課,趕緊回醫(yī)院吧!你布置作業(yè),我?guī)湍憧粗龝横t(yī)生查房怎么辦啊?”
“我還是堅持上完課再走吧!這屆學生太不容易了,疫情影響了他們幾個月的課程,不能因為我生病再讓學生們的學習受到影響,我能堅持還是堅持一下,不能讓學生落下功課!”
李老師是一名糖尿病重癥患者,每天餐前都要通過注射胰島素,餐中、餐后分別服用藥物控制血糖,醫(yī)生多次建議他請假休息,可他放心不下因疫情耽擱學習的學生,仍堅守在教師的三尺講臺上。有時一節(jié)課下來,臉色蒼白、冷汗直冒,需要立即服藥,但就是這種狀況,他也舍不得請一天假,他說:“學校就兩個化學老師,臨時缺崗也不好安排人代課,如果我休息一天,就會耽誤初三兩個畢業(yè)班孩子寶貴的一天時間,我還是扛扛吧!”
“停課不停學,我不能丟下任何一個學生”
疫情期間,居家網(wǎng)課。每個環(huán)節(jié)對于每一個學生和老師都是一種挑戰(zhàn),網(wǎng)課看似比教室上課簡單,事實上從備課、上課再到課后輔導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兒,但李老師不厭其煩,努力克服種種困難。
沒有實驗教具怎么辦?自己做;沒有實驗演示怎么辦?自己帶手機架去學校實驗室錄制實驗的視頻……
同時,針對大部分家在農村且經濟條件差的學生,沒有手機的,就把自己老婆和兒子的舊手機捐給他們,還通過朋友圈呼吁親朋好友和社會愛心人士捐贈,基本解決了學生線上學習硬件不足的困難;家住大山頭網(wǎng)絡信號經常不穩(wěn)定的,李老師拖著病軀早上出發(fā),跋山涉水,自帶干糧到這位同學家中“開小灶”,并將視頻資料帶給學生觀摩學習;沒有父母監(jiān)督留守在家且自制力極差的,李老師就連夜騎著摩托車去家訪,并打電話與其父母溝通,要求家長遠程監(jiān)控手機、在線督促;線上學習效率低下,厭倦學習的,李老師利用騰訊視頻會議上網(wǎng)課,不斷摸索小技巧,總結“金點子”,想方設法隔空發(fā)力,打造豐富生動的魅力化學課。
疫情防控有所解除的時候,他就開始帶著任務上門督學,借分發(fā)營養(yǎng)餐學生牛奶的機會,筆記作業(yè)樣樣翻看,檢查學情,交心談心,令無數(shù)家長感動至深。每周五下午第三節(jié)課,他都會通過騰訊視頻會議,給學生及家長普及新冠知識,宣講疫情防控形勢,讓他們做到科學防控,不信謠不傳謠。同時,宣講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的先進人物和事跡,尤其是我們英山人身邊的優(yōu)秀事跡,使學生和家長消除恐慌心理,增強打贏防控疫情阻擊戰(zhàn)的信心。
“我是一個老師,更是一名黨員”
2020年的新春,新冠病毒肆虐,舉國上下,每個人都投入到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中。休年假回老家后,他滯留在楊柳鎮(zhèn)高家坪村,主動請示村兩委,擔任卡口值守和疫情防控志愿者,從臘月二十九至疫情慢慢解封,他拖著病體從來沒有停下抗疫的腳步。每天早上七點準時堅持做好卡口的值班值守和巡查工作;不漏一人;深入角落旮旯,走塆串戶,努力做好村民的宣傳工作,親自上門發(fā)放疫情防控的各項宣傳資料;通過微信、短信等多種途徑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宣傳疫情防控正能量;從禁行限行的守門員,走塆串戶的宣傳員到幫忙代購的搬運工,為60多戶村民承擔起采購物資及配送上門任務。 “你有呼,我有應,你有困,我來幫”李云峰用實際行動去詮釋一個黨員的使命和擔當。一個胡姓老奶奶拉著他的手說“李老師,你真是一個好人”他笑著回答“我是一個老師,更是一名黨員”。哪有什么歲月靜好,是因為有李云峰老師這樣的一群人在負重前行。
今年7月,英山縣教育局成立防溺水義務巡邏隊,各校建有支隊,李云峰老師踴躍報名參加,頭頂烈日,腳踏炙土,深入一線重點路段、河堤,進行日常巡邏,宣講各項政策法規(guī),增強村民保護環(huán)境、珍愛生命的意識。巡邏執(zhí)勤一干就是一整天,虛弱體質的糖尿病患者,經常口干舌燥要不停喝水,而且特別容易饑餓,他累了就靠在護欄上休息片刻,餓了就把自己早晨帶過來的饅頭啃幾口,渴了就拿出自帶的大號水杯喝口水,老師們紛紛勸他年紀也不輕了,身體又不好,還是不要參加學校的義務巡河,他忠肯的說:“工作面前,哪怕我只有一分熱,我也要發(fā)出一分光”他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身邊的很多路人。
“作為老師,學生平安,是最大的心愿。”
“噴泉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它有了壓力;瀑布之所以壯觀是因為它奔騰不息;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為它永遠在堅持。”李老師亦是如此,三十年如一日,像泉水一樣晝夜奔騰,埋頭耕耘在教書育人第一線。每天早晨6點到校,晚上10點離校,在他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教書人敬業(yè)奉獻、一絲不茍的匠心精神。正是由于他對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的熱愛和投入,使他在教書育人與教育學生方面取得了許多突破性成果,先后多次被評為“英山縣優(yōu)秀班主任”、“英山縣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今秋10月13日下晚自習,班里的幾位走讀女生沒有直接回家,接到家長的求助電話,已經躺下的李老師迅速穿起衣服,晚上11點多直奔學校,查看學生離校情況,打電話與其他家長詢問,深夜聯(lián)系班里的所有科任老師分別了解孩子近段動向苗頭;走街串巷,進網(wǎng)吧、去公園、到廣場,不停尋找;微信群,朋友圈發(fā)消息求助,終于在14日凌晨3點多找齊了7位學生并分別交到各自家長手里,整整在縣城來回奔波五個小時的他,身患嚴重糖尿病的他早已疲憊不堪,癱倒在地,動也不想動了。正如他所說:“作為老師,學生平安,是最大的心愿。”
“家庭再困難,還是要以工作為重”
李云峰對學生有顆“愛心”,對待工作有顆”紅心”。然而,提起自己的父親和哥哥,他卻心存無限的愧疚……人生中最大的痛莫過于“手足分別,骨肉分離”,而李老師的家里就是在僅僅半年內,父兄相繼去世。父病沒能侍,兄病未能照,是他永遠的遺憾。2017年,接近80歲的老父親兩次中風,且患有嚴重糖尿病,摔傷后癱瘓在床,體型偏胖的老父親只有老母親和妻子照料,他每次回家看望也是急匆匆就離開了,很少騰出時間去很好照料老父親。父親離世后他有過后悔也有過傷心,但他把這份愧疚化成了對學生們更多的愛,又重拾起教師的責任和擔當。他的哥哥,因肝膽結石、肝部硬化,多次在武漢做過大型手術,因為工作繁忙,沒能好好照顧兄長一天,為了不留遺憾,他跟妻子商量好,便從自己微薄的工資里,拿出了留給兒子買房的20萬元錢給大哥治病,以求心安,他苦命的大哥于2017年5月在武漢中南醫(yī)院肝移植手術失敗不幸離世。因當時學生正在實驗考核抽不開身,卻沒能在重癥監(jiān)護室見哥哥最后一面。父親走了,哥哥永遠的離開了,李老師的心仿佛一下子被掏空了,半年間,頭發(fā)花白了許多,人也蒼老了許多。無數(shù)個夜里,李老師靜坐床前,心如刀割,淚如泉涌。此刻,他多想能在老父親面前好好的侍奉一天,多想陪大哥再說說家常話,談談教師的苦和樂……但他每每看到學生的笑臉,成長的喜悅,他又釋然了很多,他就是這樣一個心中只有工作的人。
李老師總是說“花的事業(yè)是甜蜜的,果的事業(yè)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yè)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她的綠蔭的。” 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葉的事業(yè),教師的一生,與花相伴。與花相伴的一生,富有詩意而美好。李云峰老師像蠟燭照亮別人,像春蠶吐絲,無怨無悔地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他的一腔碧血,一片丹心,澆鑄師魂!
(通訊員:方乒 編輯:藍洋 審核:馮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