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扶貧一線,今天走近孔家坊鄉(xiāng)孔家坊村扶貧工作隊長盧軍全,為您講述他的扶貧故事。
大家好,我叫盧軍全,是孔家坊鄉(xiāng)扶貧工作隊總隊長,也是縣政協(xié)派駐孔家坊鄉(xiāng)孔家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2016年我服從安排到村負責精準扶貧工作,一住五年,對我個人而言,有幸親身經歷這場偉大的戰(zhàn)役,感到非常自豪。
記得到村前,政協(xié)領導反復叮囑,精準扶貧是一個新課題,要做好這個工作,必須始終保持兩點,一是保持一份愛心,愛村民、愛貧困戶,二是保持一份激情,滿腔熱情去工作。五年的精準扶貧實踐,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領悟。
孔家坊村是全縣78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6戶,617人。到村后,我按照過去的工作方法,問計老黨員老干部,全覆蓋走訪貧困戶,收集貧困戶所需所想所急,反復宣傳扶貧政策,逐戶落實結對幫扶責任措施,作了很多努力,吃了不少苦,但依然有很多貧困戶、非貧困戶不理解,不支持、有怨言,面對怨言,我總是面帶微笑認真解答,逐戶解決困難問題,貧困戶徐四存,患嚴重類風濕,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女兒出嫁在外,我們上門做工作把女兒的戶口從婆家遷回與母親同住,并為該戶落實了殘疾人生活補助,該戶反映沒有享受慢性病補助,說窗口不受理他們的申報,在我們面前發(fā)脾氣,原來是徐四存一直沒有住過院,無法認定。為解決這個問題,我上門為徐四存拍生活不能自理生活錄像、照片,親自到衛(wèi)生院對接,請專家到戶鑒定核實,為她辦理了慢性病補助,貧困戶滿意了,我心里也踏實了。
一段時間,貧困戶之間攀比之風甚盛,滋生了我是貧困戶我怕誰,不思進取,無自我發(fā)展內生動力,以等靠要為榮。作為工作隊長,我內心有些恨鐵不成鋼,有怒其不爭的想法,但想到領導的叮囑,想到要用愛心和耐心去對待他們的所思所想,我又冷靜下來,認真檢討自己工作的失誤,認識到還是我們在落實政策上縱容這種風氣的增長,扶貧既要扶智力,也要扶志氣,一場曠日持久的再入戶、再走訪、再宣傳、通過反復召開現(xiàn)場會、垸子會、塆組會,宣講我脫貧、我光榮,開展牢記黨恩不忘本,自強自立奔小康,聽黨話 感黨恩 跟黨走道德講堂活動,推出勤勞致富的鄭小利等多個致富帶富典型,共評選了雙帶之星5人,脫貧之星5人,好婆婆、好兒媳10人。道德模范5人,評選了200多個文明戶,他們的評出,是我們村最美的風景。道德講堂活動,樹立了正氣,消除了負能量,激發(fā)了貧困戶依靠自身努力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
扶貧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關鍵在于發(fā)展產業(yè),我感覺在村扶貧,最有成就感的還是辦合作社,建基地。 2016年我們村在全縣率先建立了孔家坊村自強互助種養(yǎng)專業(yè)合作社,并把做實做強合作社作為扶貧的有力支撐,我們在思想上樹立了做實的信念,在行動上落實了做實的措施,在工作上強化了做實的作風,在制度上固化了共贏的格局,依托合作社,先后發(fā)展了250畝水產養(yǎng)殖蓮藕種植基地,150畝香榧基地,300畝大棚蔬菜基地。130畝虎杖厚樸等藥材基地,173KM光伏發(fā)電站,聯(lián)辦了年加工能力300萬斤蔬菜的醬菜廠,建設了扶貧倉庫,并著手建設近2000平方扶貧車間,合作社年增收近50萬元,為近百名貧困戶提供了就業(yè)崗位,人均增收1萬多元。現(xiàn)在村里實現(xiàn)了有人辦事,有錢辦事,能辦成事。
保持一份愛心,保持一份激情,在扶貧的路上,我如期完成了戶脫貧,村出列的光榮使命,我將一如既往堅持“一摘四不摘”工作要求,不忘初心,為振興鄉(xiāng)村貢獻自已的力量。
(英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張新 編輯:李欣倩 云上編輯:萬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