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茶,品茶,聞茶香,嚼甘苦。閑遐之中思人生,品茶更別具一番滋味。
家鄉(xiāng)產(chǎn)茶,且聞名遐邇。一撮團黃貢茶,幾縷天堂云霧,抑或幾枚英山春蕊春筍,一旦墜入茶杯,用熱水沏進,一抹嫩綠舒展開來,瞬間便將美麗展現(xiàn)在你眼前。或如仙女散花,抑或香氣撲面而來;一縷縷團黃,一枚枚綠針,錯落相稱,呈現(xiàn)杯底;觀之如滿園春色,聞之沁人肺腑,品之醉意不盡。
品味英山名茶,似賞天下美景,景致雖然不盡相同,但各展風姿里,總會給予你不盡的回味和享受。千百年來,家鄉(xiāng)人愛茶,種茶,采茶,品茶,售茶,英山云霧茶的名聲已譽海內(nèi)外。茶在不知不覺中已形成一種文化,一種產(chǎn)業(yè),漸漸成為迎賓待客和贈送親朋好友的禮品與時尚。
圖片攝影:石 峰
團黃貢茶是英山名茶中的典范。它產(chǎn)于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土門河流域,海撥800米以上的山頭上。歷史上曾留下詩人歐陽修詩句:“共約試團黃,何茶有此香”。可見團黃貢茶自宋代以來就名揚天下。近讀陸羽《茶經(jīng)》,受益良深。茶文化歷史久遠,也已是國人不可少缺的生活的精粹,從鑒真大師東渡扶桑起,不僅傳播了中國先進文化,同時也使茶文化東興,茶風風靡日本,歐美,直至世界,衍盛繁榮,生生不息。團黃貢茶自然是茶中極品,皇家御用,更彰茶中精彩。
團黃貢茶湯色翠綠,清澈明亮,香氣清純,底蘊濃郁,滋味醇厚,甘甜爽口。它取萌芽嫩綠之葉,葉長不超過3厘米,由手工精制而成,條索均整,色彩明辯,芬芳香馨,品之嘴留馥郁齒久留香。團黃貢茶自1996年創(chuàng)復傳統(tǒng)工藝生產(chǎn)后,1998年獲湖北省優(yōu)質(zhì)獎,2003年被評為省級十佳英山云霧茶,2004年首屆英山茶葉節(jié)茶王擂臺賽上獲得云霧茶王稱號,2009年獲第二屆“華中武漢茶葉博覽會英山云霧茶王”稱號。
自古以來,品茶的文章不絕,茶的妙處,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縱觀古今,百姓飲茶,旨在生津解渴,消除疲勞;醫(yī)家用茶多在健身益脾,去毒療疾;釋家以茶參禪悟性,心無纖塵;道家以茶怡然養(yǎng)生,意在天人合一,物我兩忘;儒家將茶推向極至,士子之心,格物明志,靜以致遠。茶之可人,也因其它兼具了梅之香,蘭之幽,竹之翠,菊之隱,山之靈,水之秀,杯中之物,潤之以目,明之以心。
常品茶,愚人陋見:茶的可貴更在于它不僅僅清正淡雅,更在于它與世無爭,沉默中自我奉獻,任人品評,咀嚼,無怨無悔。一片片茶葉在熱水不斷煎熬之后,悄然沉入杯底,將色,香,味全部奉獻過后,被人們棄作垃圾,或作肥滋花草之用。它甘于寂寞,不慍不怒,泰然處之。那怕是耗盡所有的色,香,味后,晾干入枕,仍能使人清新明目,給人以啟示。
團黃貢茶,因得天獨厚之地理優(yōu)勢。所制之茶,獨具山的厚重,水的靈秀,花的芬芳,林的翠綠,山的靈魂。因產(chǎn)自畢升故里,故鄉(xiāng)人又稱它為畢升貢茶。據(jù)《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見,百草茶為靈。一片片茶葉,晨飲陽光雨露,備受大自然的滋潤。人們愛茶說到底是與愛“綠”分不開的。品茗在自然美景中才能品出更美好的滋味。常言道:“高山云霧出好茶。”英山“森”呼吸就是明證。山越高,茶葉品質(zhì)越好,茶葉就更加搶手。團黃貢茶產(chǎn)自大別山中,得益于獨特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純天然的綠色產(chǎn)品,喝者放心,且對身心有益。
一杯清茶在手,一縷縷云霧繞縈于胸,神思歲月人生,茶之永恒也如厚德載物。除生津解渴、健身益脾、參禪悟性之外。茶園也作為一種自然美景,越來越成為人們修身養(yǎng)性之地。
茶中自有真味在,真味自在人心處。團黃貢茶,同樣能讓人禪悟人生世故和哲理;它有歷史的厚重,也有現(xiàn)實的印痕。品一杯杯團黃貢茶,心靈也被云霧滌洗純凈,靈魂如溪水蕩漾清澈,眼睛被綠色泉水沁亮,胸懷被大山潤澤遼闊。
圖片攝影:石 峰
畢升故里團黃香,裊裊茶香起,心浮氣躁逝。在品味團黃貢茶中,詩情畫意漸入眼簾。裊裊飄香中,任思緒放飛翱翔,時光就不知不覺如溪水一樣流淌,思緒才能達到物我兩忘之境界。茶氣氤氳繚繞,茶香飄飄渺渺。因了團黃貢茶,你才會達到人與自 然融為一體之最高境界。
(作者:高旭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