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陽春三月是一年中戶外賞景的最佳時節(jié),文友云峰邀請我到“茶葉谷”去踏青。
茶葉谷是近幾年英山縣鄉(xiāng)村旅游中的一道備受游客歡迎的景點,其核心區(qū)域是英山縣楊柳鎮(zhèn)爛柴河村。遺憾的是,作為英山人的我,全縣很多村都到過,而爛柴河村卻沒有涉足,甚是期待。
出發(fā)時天陰,有下雨征兆,可依然阻當不了我前行的腳步,帶上雨具歡心地坐上了云峰的小車。
接近茶葉谷的時候,道路路面明顯地變得更黑、更干凈,道路中間的分界線變得更白、更清晰了。云峰介紹說,建設和養(yǎng)護“四好”農村路(四好即: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縣農村公路局功不可沒。此時我感到自己的孤陋寡聞,只知道家鄉(xiāng)有個公路局,卻不知家鄉(xiāng)還有個為鄉(xiāng)村振興默默奉獻的農村公路局,心里頓時充滿了敬意。
雨后的茶山,空氣清新,視野空曠,春意正濃。四周的小山為雨霧纏繞,白墻紅瓦藍窗的民居鑲嵌其間,滿坡茶葉青翠欲滴,桃樹枝上花開簇簇……
正當我陶醉于鄉(xiāng)村美景之時,身后傳來陣陣爽朗的說笑聲,回頭一看,原來是縣交運局朱主任正與一群年輕人朝茶葉谷走來,同行的還有一位在家鄉(xiāng)新聞寫作界知名度極高的姜老師。
因為大家都是熟人,我分別與朱、姜握手、寒暄,此時,一位笑容燦爛、衣著大方的女士,也主動上前熱情地打著招呼說:久仰大名,幸會幸會!說得我有點心虛耳熱。
朱主任介紹說,她是縣農村公路局工會的汪主席,今天帶領農路局青年讀書班的學員到茶葉谷來采風,姜主任是青年讀書班的特邀教員。
沿著茶山廊道,我們一路結伴同行,面對身旁的美景,人人都是攝影師,我們不由放慢腳步,走走停停,拍照留影。一貫只喜歡為別人拍照的我,此時也甘愿充當照片中的主角。
不久,天空飄起了蒙蒙小雨,大家游興不減,一任雨霧灑在身上,盡情享受著在雨中散步賞景的浪漫情趣。
汪主席提議,到爛柴河村部附近看看,那里有正在完善的交通驛站。
平坦、舒適的鄉(xiāng)村公路一直環(huán)繞地通往爛柴村部,車子行走這樣的道路,幾乎聽不到任何噪音,半開車窗,春風、春雨溫柔地擁進車內,司、乘俱歡。
爛柴河的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村部前的大橋正在緊張施工,橋寬7.5米寬、長16米,大橋的建成將惠及9個小組的村民;公路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巨幅標語和交通驛站前“黨旗領航、交通先行、產業(yè)致富”的錚錚誓言,擲地有聲;路邊的小橋、池塘及沿邊小屋,構造雅致,古色古香;兩股溪流在村口匯合、歡騰,泛著銀白色的浪花;雙河堰旁的交通文化長廊弘揚文明、道德;旋轉登上村部對面山頂上的亭子,可極目全村風景;碩大棕色的茶壺正熱情地為您斟一杯春茶;通往茶壺和亭子的藍色鋼構棧道,激發(fā)著您去攀登的欲望……,同行者禁不住發(fā)出嘖嘖贊嘆!
在爛柴河村部,我們見到了村黨支部蔡支書。年近花甲的蔡支書,在村工作長達30余年。談到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他贊不絕口。他說,首先要感謝縣委、縣政府的決策好,把爛柴河村定為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示范村;縣交通部門把四好農村路修到了家門口,茶葉谷沿線有13個村,具有旅游特色的四好農村路環(huán)線總里程11.617公里,總投資近2025萬。
提到公路未修前的往事,蔡支書的表情凝重。他說,爛柴河是全縣78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全村251戶886人,其中貧困戶116戶341人。過去的爛柴河村地域偏遠,道路陡窄。村民出行,全靠肩挑臂扛;即使有摩托車的村民也總是提心吊膽,翻車傷人事件時常發(fā)生。前幾年,當聽說要修四好農村公路,一位70多歲癱瘓在床、生命垂危的村民硬是要家人推著輪椅,要到尚未通車的土建公路上走一走。直到去年,那位村民去世前,還一直還念叨著公路。
說到這里,蔡支書眼圈都紅了,他說,四好農村路的全線暢通,是全村村民多年的夙愿。如今,因為有了它,村民的收入在增加,村集體的實力在增強。它不僅是村民的安心路、小康路,更是村民的致富路、幸福路……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黨的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等政策,像綿綿春雨一樣滋潤著爛柴河村的每一寸土地,爛柴河村已經踏上了開往春天的列車,一直在努力向前、向前……
作者:王再飛
作者簡介:王再飛,英山縣人,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有2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發(fā)表在各級報刊,其中:《舅舅門前那條路》獲得全國《致敬祖國》征文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