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家垸村境內(nèi)有一座雄偉挺撥的高山,名曰高塔巖,海撥大約450米,位于英山縣楊柳灣鎮(zhèn)東南部,東與陳家?guī)r村和岳西大山村交界,現(xiàn)是英山縣人民政府命各的二級保護文物“茶鹽古道”。它是當時通往安徽安慶運送茶葉,食鹽和各種生活物資的主要通道。
該古道始建于明朝萬歷三十九年,五百多級臺階由石塊鋪就而成,整個古道保存完好,從山腳曲折蜿蜒于山頂,大約600多米,山頂有一塊巨石上雕刻著密密麻麻的文字,記載著當時由郝姓朝朗居士為首修建和當時捐款捐物的人的名字,依稀可辨。
由于自然災害的損壞,乾隆三十八年進行重修。到現(xiàn)在可有400多年啦。
古道旁邊飛流直下的瀑布嘩啦嘩啦地插入山腳下的龍?zhí)叮瑸R起的水花四五米高,站在龍?zhí)哆吿帲鐾吒叩钠倭髟谏介g飛奔而下,其壯觀景象,真的是無法形容,只能感受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啊。
瀑布的左邊有天然而成的石方門和圓門,聽一代一代人傳說,石門圓門內(nèi)存放著數(shù)不清的黃金白銀和珍珠,打開石門圓門的鑰匙現(xiàn)在饒家垸的池塘中。
高塔巖“茶鹽古道”的修建有著多種版本的民間傳說。
郝朝朗是當年饒家垸很有名望的富戶,年輕時風流倜儻、一表人才。高高的大山上住著周姓蔡姓的幾戶人家,其中一戶蔡姓家生下貌似天仙的仙女,二八年齡有羞花閉月之貌,沉魚落雁之容,賽過王昭君,超過西施。求婚之人的絡繹不絕,踏破蔡姓門坎,其間郝朝朗也在其間。蔡姓父親卻道:“誰能將我家門前的大山上修上通天道,我就將我家姑娘嫁給誰!”郝朝朗得之消息,傾其家財,組織能工巧匠經(jīng)過一年多時間,就修建高塔巖石階。
高塔巖臺階成功之日,就是郝朝朗結(jié)婚之時,終于抱得美人歸。
又有一說,郝朝朗才華出眾,學富五車,萬歷年間的大比之年上京城趕考,明神宗朱翊釣愛惜于他的文章,親點于進士,派駐于安慶巡撫。上任后,為打通武漢與安慶的茶鹽等物品的交往,下令修建高塔巖的“茶鹽古道”。
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一支500多人的隊伍,趁著雨夜躲過國民黨的追兵,經(jīng)過高塔巖臺階山頂最險處,一匹戰(zhàn)馬腳踩滑了,掉進萬丈深淵的龍?zhí)逗庸侵小?/p>
解放后,饒家垸村為此馬在高塔巖的石拱橋的南邊的向陽立了名曰“祭馬塚墓”。
高塔巖茶鹽古道既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yè)立下了不朽的功績,也為當?shù)氐慕?jīng)濟建設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農(nóng)民生活提供了不少的便利條件。
(注:本文系胡政勇口述、譚百康整理 本網(wǎng)負責文字校對,如有措辭或考校不準,請聯(lián)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