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英山,有一樣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美食就是手工油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品嘗這一碗英山手工油面里的幸福年味兒吧。
英山油面歷史悠久,清代被選為宮廷食品,故有“龍須貢面”之稱。油面做工講究,制作工藝對天氣、溫度、濕度的要求非常高,在民間以師承形式傳承。主原料以面粉、食鹽、水、食用油等為主、做出來的油面以其質白、根勻、細條為上乘。
英山油面手藝人 王秀珍:手工油面制作是由小麥加工成粉、和面、切大條、盤小條、進缽、上缽、上筷子、扯面、回面、扎面等幾道傳統(tǒng)工藝制造而成,我們做出來的油面白如雪,細如絲,賣相非常好,(長長的油面面條)用來表達長壽之意,代表老百姓的一種美好愿望。
英山油面在制作過程中因使用了菜籽油或茶油而得名,這樣制作出來的面條筋道而爽口,柔中帶剛,吃起來卻一點也不油膩。
英山油面手藝人 王秀珍:制好的油面食用的時候,不用放鹽,口感非常好,爽而不膩,滑而不糊。如果用上燉好的雞湯、排骨湯和蔬菜,味道更是鮮上加鮮。
不過英山人更喜吃油煎面,取油面煮熟攤涼,平底鍋滑油燒開,將面條平攤成圓形餅狀,煎成兩面金黃,拌上蔥花,口感松脆,咸香適口,又是別有一番味道。
現(xiàn)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也讓更多人認識和購買到英山油面。在湖北玉皇尖農(nóng)業(yè)手工油面工廠的包裝車間內,工人師傅們正在忙著為英山油面進行包裝。
金家鋪鎮(zhèn)黃林沖村經(jīng)濟合作社負責人 趙細剛:裝進包裝盒里不僅僅是傳統(tǒng)的英山手工油面,更是嘗不盡的鄉(xiāng)愁味道。現(xiàn)在英山油面需求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我們村)今年在線上線下已經(jīng)銷售20多萬斤。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傳統(tǒng)手藝把英山美食傳承下去,傳播得更遠。
(融媒體記者:涂煒 編輯:劉錦芮 審核:黃炎 終審:段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