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寒潮大風和
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里
武漢人
不抱怨、不觀望
不滿足于自保
互幫互助
長江日報,贊780
迎戰(zhàn)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中
全民自發(fā)自覺行動起來
在整座城市完成了一次
“共同締造”
↓↓↓
根據新聞圖片AI生成圖片:陳珉 設計:劉巖越野車主
風雪中逆行救援
長江日報,贊734422日一大早,武漢下著密集的冰粒。37歲的程實開著自己的越野車上路了,他不是去上班,而是去“找人”,找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在武昌區(qū)岳家嘴附近的一段上坡路上,他用自己的越野車一趟趟幫助趴窩的汽車爬坡。3個小時,他幫助了20多位陌生車主。后來,他被網友認出是一家酒吧的老板,大家便在評論區(qū)里相約去他那里喝上一杯。(點擊此處查看更多報道>>>)
長江日報,贊4696
還是那一天,小伙潘思名開車去上班,走到雄楚大道高架,看到有車輛打滑,他趕緊下車幫忙。沒承想,一上午救援任務不斷,他短短半天就幫助16輛汽車脫離險境。后來,路過的越野車車主周志豪也加入救援隊伍,兩人一起配合交警,先后救援30余輛被困車輛。
長江日報,贊4045
還是那一天,在光谷轉盤的地下通道,成毅開著自己的越野車不停地拖車、逆行、拖車、再逆行。
這些越野車主互不相識,卻又行動一致。
沒有組織,沒有號召,甚至不需要通知,他們自覺又默契地參與救援,盡己所能出一把力。
長江日報記者問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
程實說:“剛好車上有繩子,我就去拉一把。”
潘思名說:“誰遇到了都會上去搭把手,舉手之勞。”
成毅說:“我們都能伸手的話,交通恢復也快一些。”
他們都不會說什么漂亮話,但他們都在表達一個樸素的觀念——有人遇到坎兒了,我不能袖手旁觀。
罕見冰雪天,一個個平凡武漢人用行動溫暖著彼此。每個人發(fā)自內心的這份付出,是抗擊極端天氣的另一種“神器”。
從四面八方涌出的
“推車俠”
小車上坡打滑,眾人合力推車出車庫。王雄供圖天冷路滑,車子開不動,我們就用手推。在這座城市里,忽然就從四面八方涌來了一群“推車俠”。
22日,武漢公交386路司機陳臘紅駕駛著車輛,途經虎泉街卓刀泉南路車站時,看到前面一輛面包車因輪胎打滑無法前進。
陳臘紅立即停穩(wěn)公交車下去幫忙,車上的兩位熱心男乘客也走下車。隨后,越來越多的乘客、行人從四面八方聚了過來,加入推車行列。
終于,大伙共同努力將面包車推動駛離,陳臘紅和乘客則如俠客一般,瀟灑地拍拍手上的雪和塵返回車廂,繼續(xù)行駛。
社交平臺上,無數網友發(fā)布圖文、視頻,講述自己經歷的或看到的“推車俠”故事。
一名司機在長江日報平臺上留言:“我是開網約車的,沒有漲價跑,一上午只跑了七八單,掙了78塊錢,但我?guī)兔ν栖?0多次,全身濕透。有人問我,這樣的天氣怎么不抓緊時間多賺點錢。說實話,我也想多跑單賺錢,但在路上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我就忍不住要去‘搭把手’。”
這些“推車俠”,留給我們的常常是一個背影。很多時候,我們都顧不上詢問他們的姓氏和名字。他們或許是熱心市民、交警、環(huán)衛(wèi)工人、社區(qū)干部……他們遍布武漢,向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
漫漫風雪天,全民自發(fā)自覺行動起來了,用一顆顆熱辣滾燙的心,串起一城暖意。
武漢人注解平凡英雄網絡評論區(qū),有一個高贊回答:英雄的城市果然住著一群英雄的人民。
何為英雄?在應對此次罕見冰雪天氣的行動中,武漢人再次用行動詮釋了英雄的含義。
冰凍天氣,武漢全城接力“地下停車場免費停車倡議”,引發(fā)全市商場、住宅小區(qū)的積極響應。一天之內,武漢新增10萬個免費停車場,給凍雨天氣中的車一個避風港。這份倡議也像一團熱流,讓整座城市火熱起來。(點擊此處查看更多報道>>>)
天氣雖冷,風雪雖大,但無論男女老少,需要自己的時候,就會挺身而出。
長江日報,贊42
22日晚,風雪夜,一輛滬牌半掛貨車出高速后看錯導航誤入鄉(xiāng)間小道,陷入冰雪路面,兩位武漢民警用鍬清理輪胎前后的冰,又向輪胎下撒沙土、墊石塊。在汽車發(fā)動時,民警跪地將廢舊床墊往輪胎下墊。花了將近3個小時,車輛終于脫困。
長江日報,贊608
23日一大早,有市民開車經過江城大道,看到一輛未熄火的鏟車停在路邊,駕駛室內,司機趴在方向盤上睡著了。這位市民說:“早上出門前還擔心路面結冰不好走,沒想到路面清理得很干凈,他們肯定是鏟了一夜的雪。”
一位市民還講述了這樣一件事。雨雪天坐公交,1個小時的車程,公交司機小心翼翼地開了1小時40分鐘。到終點站時,他走到駕駛室前和司機真誠地說了句:“師傅,辛苦了。”司機師傅眼眶都濕了,說:“應該的,這種天氣真要命,但這是我們的職責。”
長江日報,贊2283
在武漢后湖的一個小區(qū),10歲男孩灝博說下樓玩雪,1個多小時后還沒回家。媽媽下樓找兒子,結果看到兒子正敞著上衣,雙手持鍬,正一鍬一鍬地鏟著路面上的積雪,孩子身后露出了近10米長、1米多寬的黑色瀝青地面……來自全國各地的叔叔、阿姨們聚集在評論區(qū)里夸灝博:“這比考試第一名還要厲害。”
武漢漢正街,14歲的王科皓跟著父親一起鏟雪。鏟了一上午,胳膊酸了好一陣。第二天,父親問他還去嗎?科皓回答:“當然去了。”
王科皓(右一)與父親王金武一起鏟雪。記者覃柳瑋 攝
積雪凍成冰,又厚又硬,小小少年拿著鐵鍬鏟雪一定是辛苦的,但這次的鏟雪經歷,定會是他們整個童年最難忘的一次德育教育。
不讓任何一份善意落空
大家合力將老人送上救護車。通訊員夏天供圖寒冬冷夜,張荷芳發(fā)現75歲的鄰居在家中上吐下瀉,她趕緊喊來救護車把老人送往醫(yī)院,之后又全程陪護,直到老人脫離危險。
記者問她:“為什么沒有通知老人子女,而是自己陪同?”張荷芳說,雪天路滑,老人的子女都住得遠,來一趟不容易,自己和老人做了10多年鄰居親如家人,能幫一把不算什么。
“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這是武漢人刻在骨子里的觀念和習慣。
長江日報,贊722
22日,591路公交車行至光谷一路,遇到陡坡,車身打滑,既上不去也下不來。車上的年輕乘客紛紛下車去推公交車,老年乘客雖然推不動,但也主動下車減輕車身重量。
這條新聞經長江日報報道后,一個小伙在新聞照片中看到了自己,“我就是其中一個推車人,這件小事居然上了新聞”。大家卻紛紛給他留言:“這事不小,你是一位熱心好市民。”
在武漢人眼里,即使做了好事,也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小事。
長江日報,贊169
22日早上,劉女士駕車被困在雪中無法前行,在交警的合力幫助下脫離困境。到了辦公室后,劉女士為推車交警悄悄點了奶茶,訂單上寫著:“感謝您在高架上的耐心救援,大雪天,請您注意安全!敬禮!”
看到在路邊忙碌的志愿者,有陌生路人送上奶茶后悄悄離開。
看到風雪中忙碌的除雪人,有商戶送來熱氣騰騰的牛肉粉。
還有更多的人自覺發(fā)起“一杯熱茶”活動,為戶外工作者送上一杯暖胃的水。
不讓任何一份善意落空,是大家的共識。
還有人提議,能否設立“武漢好市民”獎,嘉獎風雪中的好心人。這個提議得到了眾多網友的認可:他們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武漢人又咬牙挺了過來一場極端寒潮,為武漢帶來了暫時不便。但從上到下,從政府部門到普通人,都在竭盡全力地為這座城市保駕護航。
好在,武漢人憑借著骨子里的堅韌與不屈,憑借著團結互助和眾志成城,又咬牙挺了過來。
生活的不便,一起克服。開心的瞬間,一起享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很武漢。
雪后的武漢儼然已是一座冰雪大世界,漢口江灘公園、解放公園、張公堤綠道、自家小區(qū)……紛紛變成天然滑雪場。永遠樂觀、永遠熱愛生活的武漢人帶著自制的滑雪板,也在享受冰雪帶來的快樂。
在場I長江財經,贊8887
正如網友所說,武漢人扛得住風雪,頂得住凍雨,又能在天公散落一場霰后享受生活的快樂。
風雪再大,也有終日。25日,一位市民看到久違的陽光后感慨地說:“一抹陽光從窗外照射到桌上,這一刻,能讓我開心一整天。”
待寒潮過去,氣溫回升,此前停止開放的早櫻會再次綻放,形成早櫻、中櫻、晚櫻次第開放的浪漫美景。
大武漢,是大家的武漢。一個經歷了“極寒”又極暖的武漢,春天就要來了。
截至24日,今年2月武漢的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6℃。武漢常年入春日期為3月7日。氣象專家分析,目前來看,今年入春日期接近常年。
凍的雨遇到熱的城
遇事爭著出把力,這很武漢
長江日報出品
(作者:20240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