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在古代是皋陶部落,漢代英布封疆,宋朝成畢昇故里,時至今日已成為中國綠茶之鄉(xiāng)。就是這樣一個版圖面積1449平方公里,總人口40.68萬的農業(yè)縣,面對爭創(chuàng)國家“兩山”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的大好機遇,將畢昇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紅色革命老區(qū)的艱苦奮斗品格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在英山大地鋪展了一幅全域旅游的壯美畫卷。
位于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的英山,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因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0%,贏得了“中國好空氣 英山森呼吸”的美譽。因溫泉泉水水質好、埋藏深、儲量大、溫度高而成為“湖北省最受歡迎十大溫泉之一”,建設的全國唯一縣級溫泉游泳跳水館,先后走出了周繼紅、伏明霞、肖海亮等10位世界冠軍,成為“世界冠軍的搖籃”。英山峽谷多、水流急,成為漂流愛好者的勝地,進而成中國漂流之鄉(xiāng)。老天爺對英山的厚愛遠非于此,就連茶葉,都賦予了“質高味醇”的特征,讓產(chǎn)量高居湖北之首位,成為“中國綠茶之鄉(xiāng)”。春可品茶賞花,夏可漂流,秋可登高賞葉,冬可溫泉滑雪,一年四季有料有趣。這樣的英山,吸引人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
和自然風景比起來,英山的人文資源毫不遜色。從刑典之祖皋陶算起,殷代的賢相傅說、漢朝淮南王英布、唐代大學士沈佺期、宋朝活字印刷術發(fā)明家畢昇、清代刑部尚書金光悌,一直數(shù)到現(xiàn)在的熊召政、劉醒龍、姜天民等等一大批享譽文壇的大作家,英山人可以拉著你說上三天三夜。最讓他們驕傲的,還是腳下這一方“紅色沃土”。作為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光輝足跡,全縣10萬多兒女也參軍參戰(zhàn),為紅軍輸送兵力、保護革命的種子,創(chuàng)下了“28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奇跡。
漫畫: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qū)一角
擁有得天獨厚自然資源和豐厚人文資源的英山,從來沒有躺在功勞簿上歇息。面對“創(chuàng)建‘兩山’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的新挑戰(zhàn),英山人民繼承了畢昇的創(chuàng)新精神,拿出了迎難而上、不畏艱險、勇于迎戰(zhàn)的革命斗爭精神,扛起加快英山綠色崛起的職責使命,錨定“七個新英山”奮斗目標不動搖,努力把英山打造成華中文旅康養(yǎng)核心區(qū),爭當華中全域旅游排頭兵。請看,2021年總投資2.58億元的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項目落戶英山,2023年英山摘得“全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區(qū)”,每一份榮譽都是英山人接續(xù)奮斗、弦歌不輟的有力見證。“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如火如荼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英山形成了“國家森林鄉(xiāng)村”5個、“湖北省綠色示范鄉(xiāng)村”69個、省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11個、生態(tài)村89個的優(yōu)質旅游新版圖,讓綠色成為英山高質量發(fā)展的最大底氣。
在英山快速發(fā)展的進行曲中,我們聽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和諧交響。在英山豐厚充實的精神圖譜里,我們看到了“一任接著一任干、一錘接著一錘敲”的新時代長征精神閃耀。一個值得愛、值得敬、引人來的英山,正張開雙臂,等你入懷。走,去呼吸負氧離子絕對“超標”的空氣,去品英山云霧茶,去尋覓紅軍的足跡,去跟畢昇對話,遠離喧囂,在中國天然氧吧里來一場靈魂的洗禮。
稿源:荊楚網(wǎng)(湖北日報網(wǎng))
文字:胡平先(省特級教師、宜昌楷模)
繪圖:鄭銘袁(湖北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