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山,賞過杏花與飛絮同歸,嘗過桑葚和瓜果共甜,領略金麥與茶海相依,遙望夕陽共雁影輝映。
遠山如黛,近水含煙。這里的山,青翠欲滴,渾然天成,大巧不工;這里的水,鐘靈毓秀,碧波潺潺,溫暖如春。
英山是一片廣闊無垠的田野,每一寸土地都播撒著我們辛勤的種子。
英山是一首贊頌不盡的歌曲,每一個音符都跳躍著動人心弦的故事。
英山是一本厚重獨特的日歷,每一面扉頁都記錄著生活工作的足跡。
英山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內(nèi)涵豐富,是皋陶圣地,又是畢昇故里,文明的力量貫穿古今。
英山在歷史上也被稱為紅山。這抹紅,源于革命烽火的洗禮,由革命先烈的鮮血將它染紅;這抹紅,源于建設改革的磨礪,由楷模典范為它增光添彩;這抹紅,源于人民群眾的擁護,那上面有共產(chǎn)黨人的赤誠初心。
英山縣委書記鄭光文勉勵大家要大力弘揚“四種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加快綠色崛起。
弘揚長征精神,走好新時代趕考路。
關山萬千重,新時代需要長征精神的坐標、價值的沉淀,需要一代代人的長征、一代代人的奮斗。
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鄒倩,孔家坊鄉(xiāng)福利院院長,千辛萬苦,用愛守護夕陽紅,一抹紅色映初心。
俯首甘為孺子牛,一枝一葉總關情。大大小小父母官理千頭萬緒事,謀千家萬戶利,滿腔為民情懷,鑄就公仆本色。
弘揚畢昇精神,跑好創(chuàng)時代加速度。
樸誠勇毅的英山人民在敢為人先、開拓創(chuàng)新的畢昇精神浸潤中,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更敢于踏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賽道,實現(xiàn)彎道超車。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神峰山莊創(chuàng)業(yè)群體,千錘百煉,用心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播種綠色希望。
對于奮斗者而言,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有“春華”才有“秋實”。
神峰山莊的創(chuàng)業(yè)英雄們立下錚錚誓言:讓我們激揚氣吞萬里如虎的雄風,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不負歷史、不負韶華,在新征程上續(xù)寫新的璀璨華章。
弘揚巖河嶺精神,接好青時代交接棒。
“巖河嶺大寨精神”不只是英山老一輩人可歌可泣的記憶,更應該是伴隨我們青年一代學習成長的精神食糧。
時代永遠向前,精神歷久彌新。賡續(xù)紅色血脈,我輩一往情深。
通過感受戰(zhàn)天斗地的精神和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豪情壯志,汲取奮進力量,為建設“七個新英山”,實現(xiàn)綠色崛起而奮斗。
弘揚鳳凰琴精神,做好育時代必答題。
嶺上書香遠,鳳凰琴德深。從一個地名到一個文化符號,有其深厚的歷史底蘊,有脈息不斷的薪火相傳,有不屈命運的堅韌奮斗,更有一代代一群群接續(xù)奮斗的血汗付出。
英山縣一中黨員教師夏釗,一個簡單到只剩下工作的人,時刻牢記著黨的宗旨,處處踐行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不忘初心”的承諾,他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人學習。
五星紅旗迎朝陽,使命擔當記心上。堅守英山,把鳳凰琴精神烙印在心上,將這份熱忱永恒地融化在血液里,落實在行動中,見證英山變得更加美好!
把弘揚“四大精神”與賡續(xù)紅色血脈結合起來,讓紅色英山越來越紅,讓紅色之火生生不息,讓紅色英雄一代接一代。
英雄自古善創(chuàng)新,山青水綠勝黃金。如果把英山比作人,那一定是內(nèi)外兼修,顏值與品質并重的人。英山品質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文,美在當下、美在將來。
驀然回首,驚覺我從一而終尋找的詩與遠方,便是腳下的英山。
稿源:荊楚網(wǎng)(湖北日報網(wǎng))
作者:杜文婭(英山思源實驗中學孔坊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