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讓有影響的人影響人,以身邊人講身邊事、以小切口講大道理,使受眾聽得懂、聽得進、聽了信。為進一步凝聚全市上下團結奮進建支點的強大精神力量,市委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根據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在各層面深入開展“大思政課”宣傳宣講,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今梳理摘發(fā)部分典型發(fā)言,旨在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振奮精神,為推動黃岡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動力。

近年來,市史志研究中心立足黃岡紅色沃土,深入挖掘黃岡黨史資源,成立黃岡市黨史宣講團,持續(xù)開展黨史宣講“七進”活動,即進機關、進企事業(yè)單位、進城鄉(xiāng)社區(qū)、進校園、進軍營、進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進網站,黨史宣講取得新進展。
上下聯動,凝聚合力。整合省市縣三級黨史資源,推動三級聯動宣講。一方面,積極爭取上級支持。2023年6月,省市縣多方協作,在黃梅縣開展“踐行新思想建功新時代——黨史宣講走基層”活動,采用多種形式,在多所學校及鄉(xiāng)村舉辦6場專題宣講,1000多人參與,獲眾多媒體報道。同時,推薦2名骨干進入省委黨史宣講團,該團開發(fā)精品課程,在高校及省直機關推介黃岡紅色故事。另一方面,市縣常態(tài)化聯動。市縣兩級史志研究中心建立宣講機制,班子成員帶隊深入基層,還選送40余人次骨干參加省市培訓。此外,健全人才培養(yǎng)機制。通過老帶新,13名青年干部獲一對一指導;實行課題揭榜掛帥制度,干部深入研究打造精品課程,已發(fā)表8篇論文,6人次參加研討會,舉辦6期史志講堂提升干部宣講能力。
橫向互動,增添動力。面向全市相關單位和機構,遴選32位專家組成黃岡市黨史宣講團,開展宣講150余場,聽眾達2.8萬余人次。宣講團團長圍繞大別山精神開發(fā)系列課件,在多地進行宣講。成員辛向陽圍繞紅安精神宣講,獲多項榮譽。李敏圍繞王樹聲大將事跡深入宣講,75歲高齡還帶隊重走長征路并編發(fā)《新長征日記》,獲媒體報道。劉慧、黃榮圍繞《黃岡黨史“一區(qū)六地”》交流宣講,肖本初在英山長期宣講,被譽為“活字典”。此外,宣講團成員還開發(fā)諸多課程并積極推廣。
市史志研究中心通過上下聯動與橫向互動,在黨史宣講工作中積極作為,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推動黨史知識廣泛傳播。
近年來,市文明辦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青少年為主體、紅色場館為陣地、講述革命故事為載體,打造“小小紅色講解員”項目品牌,讓革命故事人人會講,紅色精神代代相傳。探索出一條以童聲激活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的宣講新路徑,成為我市弘揚大別山精神、傳承紅色文化的生動范例。
自2005年起,紅安縣將軍城小學、麻城市乘馬崗鎮(zhèn)樹聲希望小學創(chuàng)辦“小小紅色講解員”社團。20年間,黃岡市持續(xù)深化相關活動,先后有超10萬名中小學生參與,線上線下宣講受眾達290余萬人次。
在隊伍培育壯大方面,“小小紅色講解員”采用“校級—年級—班級”三級管理模式。學校依托常規(guī)教學,從“聽、說、讀、寫、講”錘煉班級成員基本功,經校內周演講、月競演選拔年級講解員,后者經“國旗下講話”等鍛煉考核進入校級隊伍,校級講解員經專業(yè)培訓成為校外宣講核心。通過“老帶新”擴充隊伍。同時,學校為其配備校內外輔導員,安排實地培訓,邀請老黨員等專業(yè)人士指導。通過宣傳活動意義、將納新納入班主任考評、開展星級評定并獎勵優(yōu)秀講解員等方式,激發(fā)參與熱情。
為提升宣講效果,采取多種方式。針對不同受眾,在各場所通過講、演、說、唱演繹紅色故事。組織“小小紅色講解員”開展“八進”活動,在名人故居等地設點,融合紅色故事宣講與場館解說。孩子們以生動接地氣的語言,吸引眾多游客帶孩子前來學習。
在激活紅色動能方面,黃岡市深挖黨史資源,編寫紅色讀本,搜集本地紅色歌謠。發(fā)揮紅色陣地作用,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實踐課程,組織“小小紅色講解員”進行志愿講解。同時,開展視頻征集并展播優(yōu)秀作品,組織演講比賽等“第二課堂”活動。紅安縣“小小紅色講解員”還參與節(jié)目錄制與交流。
黃岡市通過“小小紅色講解員”項目,以童聲激活紅色記憶,讓大別山精神在青少年中生根發(fā)芽,實現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大別山精神是黃岡獨特的紅色文化寶藏,對本地青少年的成長意義非凡。近年來,市教育局積極作為,挖掘本土紅色資源,將其轉化為思政教育的生動素材,引導學生傳承精神、厚植情懷。
以課程為依托,將大別山精神融入教學全程。在各學段嚴格落實思政課開設要求,配足專業(yè)教師。通過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方法,融合信息技術,讓學生在課堂上深刻感悟大別山精神。同時,深入挖掘各學科中的精神元素,構建協同課程體系,讓所有課程都成為思政教育的有力支撐。市教育局組織編寫《湖北文化·黃岡篇》系列讀本,供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使用。還鼓勵學校開發(fā)校本思政課程,像紅安縣列寧小學、浠水縣聞一多中學的校本課程,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構建社會講師資源庫,邀請各界人士助力思政教育。
實踐是最好的課堂,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悟大別山精神。市教育局選定125個思政課實踐基地,要求各校每學年至少開展2次實踐教學。依據四季特點,組織各類特色活動,如春季的烈士墓前思政課、夏季的英雄故事大賽等。積極培育“小小紅色講解員”隊伍,增強學生參與感。為豐富實踐形式,整合資源設計“紅色黃岡”研學線路,像北部革命遺址遺跡、中部長征文化、東部紅色人文研學線路等。同時,出臺措施明確各學段研學時間,讓學生在行走中傳承紅色基因。
為打造更優(yōu)質的思政課堂,發(fā)揮共同體引領作用,組建南北兩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共同體,由高校牽頭聯合中小學定期開展教學研討等活動,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借助在黃高校的研究力量,依托相關機構,深入剖析大別山精神,提升教師領悟能力。依托教學指導委員會,圍繞大別山精神舉辦教學研討與比賽,依據不同學段特點進行一體化設計,打造各學段思政“金課”。
大別山精神是黃岡的寶貴財富,全市教育系統(tǒng)將持續(xù)弘揚大別山精神,讓紅色基因在學生心中扎根,培育更多有信仰、有力量的時代新人!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積極舉辦“黃岡市老兵宣講團·大別山精神宣講”主題培訓班,緬懷革命先輩,活化紅色資源。通過一系列舉措,有力推動大別山精神的弘揚與傳承,為湖北省支點建設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在具體措施方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發(fā)揮紅色資源富集優(yōu)勢,動員組織老兵宣講,對32名宣講團成員代表集中培訓。同時,及時制定并下發(fā)《關于開展“老兵宣講大別山精神”活動實施方案》,聚焦“八個一”活動,即組織一次集中培訓、開展一次征文、籌備一堂精品課程、開辟一個網絡陣地、組建一支巡講隊伍、舉辦一場宣講比賽、創(chuàng)作一批文藝節(jié)目、選樹一批老兵先鋒。扎實推進大別山精神宣講進機關、進企業(yè)、進學校、進社區(qū)、進軍營、進鄉(xiāng)村的“六進”活動,讓老兵以獨特視角和質樸語言,闡釋精神內涵,在全社會營造弘揚大別山精神的濃厚氛圍。
在推進落實過程中,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多管齊下。一方面,組建“大別山精神”主題宣講隊伍。市縣鄉(xiāng)三級老兵宣講團已有105名成員,今年又精選32名參戰(zhàn)老兵、功臣模范等成立巡回宣講隊,以真實經歷感染聽眾,并注重吸納年輕退役軍人,形成合理梯隊。另一方面,舉辦“大別山精神”主題宣講培訓。在大別山精神策源地紅安縣委黨校,邀請省委講師團、演講協會專家及資深研究人員授課,并安排優(yōu)秀成員作示范宣講與經驗交流,助力成員學深悟透。
同時,打造多元化宣講場景與陣地。利用黃岡豐富紅色資源,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紀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沉浸式宣講,在學校、社區(qū)設立固定陣地,定期宣講。此外,深入基層流動宣講。通過“紅色故事會”“老兵課堂”等形式,深入學校、社區(qū)、鄉(xiāng)村,尤其注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組織老兵擔任校外輔導員。
截至目前,三級老兵宣講團累計宣講119場,2.4萬余人次現場聆聽,網絡受眾近10萬人次。
近年來,市委老干部局、市關工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發(fā)揮“五老”,即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專家、老教師和老模范的優(yōu)勢作用,以關心下一代“三五工程”為著力點,通過宣講大別山精神,積極參與并助力“大思政課”建設。不斷創(chuàng)新“五老”宣講的內容與方式,教育引導全市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
凝聚“五老”力量,建強宣講隊伍。通過組織發(fā)動、典型帶動等方式,組建“1+12+N”的宣講隊伍體系。今年初,著力加強“三團”建設,充實宣講力量。目前,市級“五老”志愿服務團骨干宣講員96人,全市1500余“五老”參與宣講,開展主題宣講1800余場,90萬人次青少年受教育。如市“五老”宣講團成員程儀,長期致力于黃岡革命史宣講,3萬余名青少年受益。
發(fā)揮“五老”優(yōu)勢,助力“大思政課”。挖掘紅色文化。聯合多部門組織“五老”專家編寫《黃岡紅色故事》,市縣聯動,累計發(fā)放7600余本;講好大別山精神。“五老”結合青少年特點精心備課,常態(tài)化宣講。如麻城李敏以《弘揚大別山精神擔當少年責》為題多次宣講;開展“立德樹人”宣講。聚焦青少年全面發(fā)展,市關工委主任黃正林帶頭到學校開展專題宣講,效果良好。
拓寬宣講渠道,提升工作質效。以需求為導向,實施菜單式服務,組織“五老”走進學校、社區(qū)等地針對性宣講。針對青少年肥胖、家庭教育等熱點,市中心醫(yī)院李剛、咨詢師張靜等分別開展主題宣講,促進協同育人。蘄春鄭孟新剖析青少年成長問題。此外,每年舉辦培訓班,提升“五老”宣講能力。
市委老干部局、市關工委將不斷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持續(xù)推進“五老”宣講工作,讓大別山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培養(yǎng)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市委社會工作部自去年成立起,高度重視新興領域宣傳工作,以推動新興領域群體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為核心要務,積極落實多項有力舉措。
強化自身學習,筑牢理論基石。把新興領域重要論述融入部務會與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依托社會工作大講堂,構建部長講理論、科長講政策、科員談體會的學習模式,促使全體成員深學細悟,為宣傳工作奠定堅實理論基礎。
注重思想引導,凝聚發(fā)展合力。積極組織新興領域黨務工作者培訓,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從業(yè)者,提升他們對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的認識,從思想根源上增進對黨的認同,凝聚起推動新興領域發(fā)展的強大力量。
優(yōu)化服務供給,傳遞黨的關懷。大力打造新就業(yè)群體暖心之家及各類友好場景,為新就業(yè)群體送上免費體檢、心理咨詢等暖心服務,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進一步堅定跟黨走的信念。
在弘揚大別山精神指引下,市委社會工作部將從四方面持續(xù)發(fā)力:壓實宣講責任。落實“管行業(yè)就要管黨建”,以大別山精神為主題,推動“兩新”工委成員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深入新興領域宣講,鼓勵通過聯合主題黨日強化理論武裝;豐富培訓形式。計劃舉辦新興領域黨務工作者重點培訓班,將大別山精神深度融入課程,借助專家輔導、實地體驗等助力領會精神內涵;發(fā)揮指導作用。加強黨建指導員選派,推動其在指導黨務工作時,常態(tài)化深入新興領域開展政策與法治宣傳;深化“暖新”服務。持續(xù)建設服務陣地,打造不少于200個“友好場景”,在三縣區(qū)試點發(fā)展“暖新”商家,為新就業(yè)群體提供專屬優(yōu)惠。
大別山精神,作為革命戰(zhàn)爭年代孕育的瑰寶,其“堅守信念、顧全大局、團結奮斗、勇當前鋒”的內涵,需要通過接地氣的宣講,走進尋常百姓家。
“真”為魂,真實故事與真摯情感是宣講生命線。深挖本土資源,講好“家門口”紅色故事,聚焦革命遺址、英雄事跡,讓群眾更有代入感。捕捉普通人身上的精神閃光點,以小見大,用平凡堅守打動聽眾。多元主體參與,讓革命后代、老黨員、基層先進典型,結合親身經歷傳遞情感與感悟。
“近”是關鍵,貼近實際、生活與群眾才能引發(fā)共鳴。針對黨員干部,突出信念擔當;面向青少年,講述英雄故事;對社區(qū)居民和農民,結合身邊變化,講團結互助與勤勞致富。
“活”是法寶,靈活形式與鮮活語言方能吸引人。開展“微宣講”,讓田間地頭、社區(qū)廣場成為宣講陣地;利用“云宣講”,通過短視頻平臺推送優(yōu)秀微視頻、音頻,突破時空限制。同時,設置互動環(huán)節(jié),鼓勵聽眾分享感受。
“實”為根本,宣講要鏈接現實生活,將大別山精神與當下鄉(xiāng)村振興、基層治理相結合。如在發(fā)展特色產業(yè)中體現“堅守信念”,在鄰里互助中展現“團結奮斗”,在解決群眾難題中詮釋“勇當前鋒”,在生態(tài)保護中踐行“顧全大局”。
“常”為保障,宣講需持之以恒。黃州區(qū)宣講工作持續(xù)蓬勃發(fā)展,眾多志愿者踴躍參與,讓黨的聲音深入基層,紅色基因融入人心。
百姓宣講是弘揚大別山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實踐。黃州區(qū)的百姓宣講將秉持“以百姓為中心”理念,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在弘揚大別山精神中勇擔使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編輯 | 周紅柳 終審 | 商中勝
來源 | 黃岡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 黃岡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