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改”三年行動收官之年遇上新冠疫情,進程有所滯后。為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5月26日,英山縣溫泉鎮(zhèn)將“廁改”攻堅推進會搬到改廁示范村斗米畈現場,為49個村的改廁負責人現場“教學”,現場“答疑”。
斗米畈村一組組廁面積不大,坐落在山坡下,墻體刷白與對面的白色宣傳墻呼應,廁內整潔如新。“一組大部分人都有室內廁所,我們結合實際,按組廁的最低面積標準新建,既節(jié)約錢又辦好事。”支書李立志介紹到:“為保證廁所衛(wèi)生,我們在每個小組就近聘請貧困戶為管理員,做到日清日掃。”
在斗米畈村六組,整潔的農村公路兩側,郁郁蔥蔥,看不見一個旱廁。“這塊宣傳墻外面本來是一個旱廁,我們把它拆除了,填了土,栽了樹。現在路過這里沒有異味,蚊子也少了。”李立志指著路邊的一株樟樹說道:“我們大部分旱廁的拆除,都是依靠美麗鄉(xiāng)村項目進行的,這樣一來,群眾的改廁意愿增強了,改廁的阻力減少了,改廁行動也加快了。”
走進斗米畈村,道路整潔,綠蔭如蓋,文化氛圍濃厚,沿著村莊走一圈,看不見旱廁和垃圾。參觀者打趣到:“不是來看廁所的,是來看美麗鄉(xiāng)村的。”
“這正是斗米畈村改廁的先進經驗精髓所在,也是我們需要全力推廣的地方。”溫泉鎮(zhèn)廁所革命負責人方海波表示,廁所革命進入最后收官年,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只有結合村莊環(huán)境整治,借力用力,借力打力,才能攻克最后“碉堡”,完成剩余任務數的“底線”。同時,也只有找到廁所革命與鄉(xiāng)村振興的有效連接,才能為廁所革命找到“最好歸宿”,實現改廁、改習慣、改風貌的目標,真正將小改廁做成惠民生的大事。
據悉,溫泉鎮(zhèn)三年改廁總任務為9733戶,目前已完成戶7592戶,占總量的76%。在今天的攻堅推進會上,每個村的廁改負責人都領到了一份任務清單。會議要求各村在今天學習的基礎上,結合各村實際,制定改廁方案,倒排工期,攻堅克難,全力以赴做好廁所革命工作,確保三年廁改任務圓滿收官。
(通訊員:劉君慧 編輯:畢倩)
(作者:通訊員 劉君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