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赤壁坐落在鄂東古城黃州的西北端赤壁公園里,北依龍王山,南傍長江。因山坡陡峭,坡體是光禿禿的紅砂石,故稱“赤壁”。北宋文豪蘇軾(字自瞻,號東坡居士)謫居黃州期間曾多次到此游玩,并留下了大量詩章,“東坡赤壁”因此而得名。
進入公園大門,走過一段流水小橋,迎面是一片寬闊的草坪,此季節(jié)的草坪上枯草如黃毯,常青樹綠葉蒼翠,落葉樹黃葉飄蕩,樹上鳥語唧唧,翠竹茂密,拱橋下流水潺潺。好一派冬季誘人色景。草坪盡端是個小廣場,廣場正中是蘇東坡的巨型石像。像高十余米,乳白色,在冬日暖陽映襯下潔白耀眼。蘇公左手抄后,右手托書,目光迥然,直視前方。
進門不遠就有兩個樓閣,一是“留仙閣”,這是后人為緬懷蘇東坡而修建的。閣內有《蘇東坡游赤壁圖》的壁圖以及非常珍貴的由蘇東坡親書的《乳母任氏墓志》碑文。另一個就是“二賦堂”,這是為紀念蘇軾的二賦而得名的。堂內正中高高懸掛的是由清人程之禎和李開先書寫的二賦大型木壁。那經典的賦文,那飄逸的書法,兩者完美的結合,引得游人至此,無不駐足仰慕。“大江東去,浪淘盡……”人們仿佛看到了蘇公輕波泛舟、把酒臨風“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的瀟灑不羈和借酒抒懷的場面。
與二賦堂相鄰的有“酹江亭”、“坡仙亭”、“睡仙亭”、“放龜亭”以及“問鶴亭”等,它們都記錄著蘇軾當年的歷史和文化遺跡。在赤壁的最高處,巍巍聳立著黃州四大名樓之一的“棲霞樓”。該樓背山面江,每當日落西山之時,晚霞映紅了大江且照映在樓身上下,風景佳麗,如霞歸棲。“棲霞樓”因此而得名。即便是現在,站在四樓頂層,登高望遠,視野一片開闊,浩浩大江,千帆競發(fā),江面上朝霞輝映,錦鱗激浪。遠處的山水,遠處的房舍,點點滴滴,盡收眼底。真是給人一種心曠神怡之感。
東坡赤壁,一個歷史文化古跡,她貯藏著一位學富五車的杰出文豪的瑰瑋墨寶,記錄著一代曠古奇才的滄桑足跡。她使每一位游覽者無不從中有所感、有所悟。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在黃州做團練副使的四年零四個月的時間里,曾以“幽人”自居,寫下了曠世亙古的前、后赤壁二賦,膾炙人口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詞文賦扎740篇(其中歌賦286篇)。蘇東坡不僅在詩文、書法、繪畫上造詣很深,而且還對膳食、烹飪亦頗有研究。據不完全統(tǒng)計,蘇軾直接描述飲食烹飪的詩文有近百篇。據說許多美食經其品嘗且妙筆生花地點評后,名揚千古。由于蘇軾喜吃善吃,知味識味,故從宋代起,陸續(xù)出現了以蘇軾的號“東坡”命名的各種菜點。據說東坡菜有66種之多,其中有35種是在黃州研制的。如東坡肉、東坡餅、東坡羹、東坡魚、東坡豆腐等。其中尤以“東坡肉”最為著名。
游罷了東坡赤壁,大致了的蘇軾在黃州生活、文學創(chuàng)作與人交往的點滴,對蘇東坡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蘇東坡傳奇一生中的輝煌四年在黃州度過,蘇東坡詩詞歌賦對黃州旅游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蘇東坡人文情懷對黃州精神文化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蘇東坡生活習性對黃州的餐飲美食文化發(fā)展有著非同尋常的影響!
蘇東坡真是曠世奇才!
(作者 譚百康)
(作者:譚百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