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記事時起,我們就沒買過鞋,凡是腳上穿的,都是母親的“杰作“。
夏天,“雙搶”一過,重要的農(nóng)事就宣告結(jié)束了,在閑下來的日子里,母親就開始翻箱倒柜的把家里的舊衣服找出來,重新加以整理,凡是她認(rèn)為貴重點兒的,還可以繼續(xù)穿的,就拿出來放在外面的竹篙上曬一曬,母親說,那叫“殺伏”,她還一再強(qiáng)調(diào),不”殺伏”就會長蟲,就會霉?fàn)€,再好的衣服也會縮短壽命,穿不了幾出水。
家里人多,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因為這樣,這個整理的過程也就是一個抉擇的過程,把一件衣服的用途進(jìn)行變更,在母親看來,那是一件大事兒,所以每次挑選,她都挑選得特別仔細(xì),從不要我們幫忙,她總怕我們毛手毛腳的,影響她的主意,影響她的進(jìn)度。凡是不能再穿的舊衣服在她手里難以抉擇時,她都會叫我們走近試一試,然后經(jīng)她斟酌再三才可以挑出來,她把挑選出來的沒有一點價值的舊衣服都放在一邊,再用剪刀慢慢的裁剪下來,撫平之后疊放在一起,終于完成了她做鞋的第一道工序。
布料選好后,母親就吩咐父親挑來干凈的井水,舀一瓢放在鍋里,她把水燒開后,就把備好的米粉放在鍋里使勁的攪拌,制成漿糊,父親則專門負(fù)責(zé)洗凈門板,漿糊攤冷后,門板也就涼干了,母親就架好門板,開始把選好的布料平整均勻的貼在干凈的門板上,一張門板貼滿后,就搬到太陽底下曝曬,遇上好天氣,當(dāng)天就可以曬干,就可以從門板上撕下來,這就是做鞋的“鞋殼兒”。
鞋殼備好了,母親就連夜在油燈下按照我們兄妹五個不同的尺碼進(jìn)行裁剪,用細(xì)小的麻繩打成鞋底,再打捆用尼龍包好,小心的存放在睡柜里,母親說,保存好就不會回潮,走起針來也利索一些。
這以后,只要是忙完了手頭的活兒,母親就會在休息的空隙里納鞋,天陰下雨或不能出工的日子,她就在門邊或窗下或檐下納鞋。其實,在做工的休息的間隙她也會在樹底下納鞋,油燈下,我們做作業(yè),她也會一邊納鞋一邊陪伴著我們。
納鞋很有講究,手要洗凈,注意力要集中,要注意針的疏密,每一針穿過,拉線的力度要大且力度要均衡,多少個夜晚,母親陪伴著我們,她還用她納鞋的方法教導(dǎo)我們,做事要用心,注意力集中才能寫好每一個字,當(dāng)我們寫字懈怠的時候,她還激勵著我們,要和我們比試比試。
秋風(fēng)起,天氣一天天轉(zhuǎn)涼了,母親就吩咐父親買回一些松緊帶和一些黑色燈芯絨,她要加緊做鞋的進(jìn)度了,有時深夜,我們睡了一覺醒來,還發(fā)現(xiàn)她在油燈下忙碌的身影,或納底或忙著上鞋。
一天天、一夜夜母親的含辛茹苦,終于換來了我們腳上的溫暖與幸福,在每年天冷之前,我們都能穿上了母親趕做的新鞋,因為趕進(jìn)度,有時稍微小了一點,母親又用木栓頭塞在鞋里,噴上一點溫水,第二天穿在腳上照樣舒服。母親還經(jīng)常強(qiáng)調(diào),穿鞋有講究,不能走“八”字,不能蹭腳跟,那樣才能大方,才能腳下生風(fēng)……
穿上新鞋,我們都高興地圍繞著母親轉(zhuǎn)悠,此時,母親也會微笑地看著我們,顯得十分的驕傲和自豪。
“一對黑雀兒,白天的很飽,晚上空殼兒”,看到我們高興的勁頭,聰明智慧的母親還會利用一切機(jī)會啟發(fā)著我們思考。
有時,母親還會講一些與鞋有關(guān)的故事啟迪我們?nèi)ッ鞅媸欠恰?/p>
母親講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家弟兄倆共穿一雙鞋,哥哥勤勞,每天早起,所以哥哥經(jīng)常穿鞋,弟弟有點不服氣,有一天晚上,趁哥哥晚上睡覺的機(jī)會弟弟就下床穿上了那雙鞋,從黑夜走到了黎明……
母親的鞋,裝滿故事,也裝滿溫馨。
母親做的鞋特別多,除了供應(yīng)我們兄妹幾個之外,她還喜歡送一些給窮點的遠(yuǎn)親和近鄰,有時一些親戚來我家做客,臨走時母親還會當(dāng)做禮品送上一兩雙。
穿上母親的手工鞋,我就想起油燈下母親那勤勞的身影,想起她那雙被鞋針戳過的帶血的粗糙的大手,想起一首歌,“線兒長,針兒密,千針萬線都是母親的血和淚……”
不管身在何處,不管腳下的路有多難多險,只要穿上母親的鞋,就能踏平坎坷,踏踏實實地在大地上行走,我的心里總是那樣舒坦那樣自信……
(作者:李小林)
(作者:李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