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淚珠和露珠交映的景色中,那條曲曲折折的蹊徑,緣往日的視線蜿蜒如初嗎?
遠遠地,遠遠地就看見你——
看見你于那高高的山梁上揚起千萬雙熱情的雙手;
看見你脈脈地幻出一線峰巒白云的眷戀;柔柔地潤出道道青峰翠微濃郁;飄飄地暈出漫谷霧嵐繾綣如夢……
大別山,魂牽于斯,夢系于斯的大別山!我,終于回來了。三百六十五里風(fēng)塵跋涉中、異鄉(xiāng)輾轉(zhuǎn)床褥的窗前,你,不再是我一聲沉重的嘆息,你不再是我一片揪心的回憶。
汽車在山道上盤旋,象在凝固了的山的浪尖上舞蹈,人也隨著汽車在大山的情懷中顛簸,推開車窗,飽含負離子的空氣迎面撲來,就象久旱逢甘露的禾苗,逃離霧霾后的生命一下子就鮮亮起來。陣陣的山風(fēng),就象是拂過谷底和峰巒的潮汐。幾點亮白的雨滴從碧枝綠葉間冷冷滑落,浸濕了大山深處牧童的笛音。鳥兒象山的精靈,倏然掠過山崖在天隙消失,偶爾路旁一兩株水靈靈的桃花、杜鵑花如山野的媚眸,使人的心如醉如癡。
一步跨入故里,倍感到濃甘薯香的溫馨,繁華的都市養(yǎng)育的心園卻是古典的荒蕪,眼前熟悉的街巷恍若隔世。眼窩潮濕了,朦朦中,一條鵝卵石、青石板鋪過去的山鎮(zhèn)小街上,淅淅瀝瀝的春雨滴打著杏花春雨的夢……
2
走在大別山的萬山叢中,翻過一道道山口,像跨過一道道門坎,跨過一道道門坎,卻又跌進一條條山的深巷。站在主峰天堂寨頂上,舉目皆是懸崖絕澗,怪石林立,向南即是英山境內(nèi),古為畢升故里,今為名茶之鄉(xiāng)。相距百數(shù)十里,了了眉睫間,凡山之岈然洼然,若穴若垤,未嘗不在襖席之間,東西兩河,縈然環(huán)映、如帶如練。史載“英居蘄、黃、六、蓼之間,西屬楚,東屬吳。”故有“吳山憑欄、楚水入座”之說。在懸崖絕壁上,幾株造型各異的迎客松,含英咀華,迎曦送月,盤曲如偃蓋,逸然卓然地展現(xiàn)它的蒼勁與不群。倏然間一只山鷹,以遒勁的鐵翼緩緩地繞飛杉松數(shù)匝,然后啐然一聲長嘶,急墜而下,將你一顆心也拉到深澗的幽瞑中……
指點江山,評點談笑,附山水以人的情感。是古來的雅趣,然這地處大別山腹地,僻處萬山叢中,遷客騷人鮮有至者,故不為外人所知。昔鄉(xiāng)人游過此境后,忍不住喟然長嘆:“天下可傳可記之境,其湮沒于霧荒絕域與流俗人耳者豈少也哉!”這里的青山綠水編織碧蒼蒼的傳說,如“烏云朱跡”、“仙人壁立”、“二龍戲珠”……隨形而寓意,依貌而稱名者,逾十?dāng)?shù)種有余,自然是超想象的附麗,自然是重色彩的點染。凝聚著的卻是山里人對家鄉(xiāng)山川的摯愛,一如草木將根須深植于泥土而花枝繁茂,蔚為萬卉之榮。而今,南武當(dāng)旅游景區(qū)、桃花沖森林公園的開辟,畢升峽谷漂流、簍子石紫杜鵑等一批旅游項目的相繼開發(fā),更是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柳子厚對永州之野的形容,移用于眼前,景雖殊、意境卻仿佛,是自然貌,亦為人情語。
山里的花兒多,果子也多。春天的蘭草、夏天的梔子、秋天的野菊、冬天的山茶,競相吐艷,香氣襲人。七月毛桃八月楂,粟子咧嘴笑哈哈,野果味美而豐厚。
屋前竹葉青,陌上茶成坪。成片的茶園漫山遍野,采茶女玉指纖纖、上下翻飛、忙著采茶,朝也采、暮也采,碧云天地中,唯有茶園笑聲兒脆,歌聲兒甜……看得饞了,忍不住停下腳步,摘幾瓣嫩芽,嗅一嗅茶草的青香。行得累了,何處歇歇腳?只見一帶粉墻,半圍疏籬,敲門試問野人家,門開處,走出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捧出一壺用山泉水沏上的新茶,叫你品嘗這山居生活撲鼻的清香。談得興盡處,遞上一碗溫?zé)岬耐辆疲屇愀惺芤幌逻@鄉(xiāng)風(fēng)民俗的醇樸和豪爽……
3
隨便走進一個樹林,隨便找一塊被風(fēng)吹得干干凈凈的石頭上假寐,你就會發(fā)現(xiàn),此地?zé)o蠅、亦無蚊,空氣中飄蕩松香、草木的香氣,嗅起來,心里涼滋滋的。饞巖上,一掛飛泉,下面匯成一個不大的小潭,潭邊,流出一股水,扯成小溪。潭水,黛青色的;溪水,豆綠色的。魚兒都露著黑青色的背脊,喋接的小嘴從潭里流出來,游進小溪,玩夠了,又順著小溪游回潭里。溪水淺者空明,深者紺碧,遇石而嚙,則噴沫怒號,響振林谷,有時淙淙若琴聲,山得水更加性靈。
蒼山古木深,除聆泉響,眺奇峰之趣,游山的妙處還不止抵岸河谷。自然的絲竹清音宛如浸上濃濃的綠意,眼前的叢林,腳下的翠草也恍若凝固的碧流,臨巔大可體味“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的宋人詩意,你正可以弈棋、品茶、舞文弄墨、聊軼事、哼幾聲采茶小調(diào),聽幾段黃梅戲,正宗的腔調(diào),地道的板眼,韻味亦悠悠。或隨微風(fēng)中鳥音目送飛出遠逝,或踏綠筠間的彩花心悅蝶舞蹁躚。你會感慨天地間的渾沌何以如此氤氳,世界上的物影可以競?cè)绱丝针!皫r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這時,你才可以忘卻日日都要所說所做的,職場小心翼翼謹(jǐn)慎的交往,忙碌的喧囂,令人身心拘囿其中不得掙脫的煩惱。在緘默中,心靈晤對永恒,漸漸地便有了佛家所言“禪”的意味,心靈上得到某種凈化和提升,任什么都不若聽一支千年的古曲,讀注解了多少代寫山鬼的楚辭,看神秘微笑著畫上的蒙娜麗莎,更能體味,何者是永久,什么才不會失去。為什么幾千年的中國古代詩歌里,很少有呤唱鬧熱的,而大都寄情于山水。讀王摩詰詩,無論是驚山鳥的明月,落紛紛的桂花、幽篁中彈琴還是松林中長嘯,傳遞出的都是攝魂的靜謐。觀宋元畫,寒江邊無垠的空曠,峰巒上朦朧的煙嵐,春寒鎖深院,秋爽作閑游,畫面上飄漾著靜的流韻。
于是,我明白了,惟有虛靜的心眼才能覷見宇宙萬物神奇的美麗,寧靜是高于藝術(shù)的境界,是詩心畫魂最初的出發(fā)和最后的歸宿,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啊,聽肖邦的琴聲才可以領(lǐng)會他甜美憂郁的靈魂,看白石老人的畫卷,才聆聽到蛙聲十里的余韻。然而不止這些,你從樹葉露珠上跳動的陽光,從深夜踽踽獨行的腳步,從新春第一縷柔弱的小草,都能捕捉到一種深長的美麗,你才體味到什么是生命的極致。
4
漫嶺翠紅千片,輕顰淺笑,風(fēng)神瀟散,十里杏花香雪海,情不自禁,效古人歌以嘆之:“登山之巔兮,可以解吾襟之煩兮、連云凌麓、四望空兮,萬載千秋,知余之衷兮、歌闋而歸,余舍此曷有其歸兮?”
故里一小游,退卻十年愁。
(作者程勇 編輯鄭墨)
(作者:程勇)
請輸入驗證碼